这个符号相信大家都熟悉。尽管Facebook的帖子每个月都会收到数十亿个“赞”,但还是缺了点东西:表达不同情感的选项。这种表示“不喜欢”一篇帖子的方法传达:愤怒和悲伤的负面情绪。
一个“怒”=五个赞?在脸书“按个怒”到底意味著什麽?
你点赞,点爱心或者点怒,你的每次贴文互动都会决定刷新脸书时动态消息将显示的内容。根据脸书内部文件揭示,脸书有超过万种方式衡量贴文显示顺序的标准,其中一些更细微到用户难以察觉,例如一则贴文会产生多少长篇的留言、影片是直播的还是事先录制的、留言是纯文字还是用卡通人物贴图,甚至还会计算一则贴文会佔用电脑多少记忆体,和使用者的网路讯号强弱等等。
脸书在五年前推出除了赞以外的五种表情符号反应,包含“爱心”、“哈哈”、“哇”、“哭泣”、“怒”等。华邮引述文件内容指出,从2017年开始,脸书演算法为因应平台用户在发布贴文和留言互动上的下滑,将使用者按下表情符号的反馈,权重设定为单纯按赞的五倍,原因在于这类激出更多情绪反应的贴文,让使用者的参与度更高——而这点,也正是脸书的利基所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华邮报导更指出,当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贴文“加分”手段,碰上了旨在限制有害内容的“扣分”指标时,两者碰撞可能使问题变得複杂。脸书流出的内部文件显示,一篇贴文平均可获得几百分,但该机制并未限制单篇文章的得分上限。这意味著,当脸书演算法认为一篇贴文“不好”,此机制确实可透过演算法将其分数减半以减少曝光,但当一则贴文通过表情符号“加分”机制累积到数十亿分,即使内容有害导致扣分使分数折半,该贴文的分数可能还是高到会被推到用户动态消息的首位。
文件亦显示,脸书在推广新功能时,会将以新功能发布的贴文,透过演算法加强曝光,以鼓励用户多加使用。如此一来,便可以确保新功能为大家所知,并被广为使用,而在用户端,那些希望得到更高曝光度的发文者,例如公众帐户与政治人物,也会发现特定类型的贴文传播效果更好。
脸书也曾为促进用户使用直播功能,演算法一度将其权重拉高到600倍,这使得低品质的影片得以快速得到关注并被广为散播。而脸书的直播影片在政治性活动中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,包含去年在美国黑人乔治・佛洛依德(George Floyd)遭杀害之后的一系列种族正义抗争,与今年1月6日的美国国会山庄暴动——在该次事件之后,脸书紧急启动先前一度取消的安全措施,让直播影片的权重由600降低至60。
争议机制在脸书内部争辩已久
一名匿名脸书员工曾在内部文件中指出,透过表情符号加强特定贴文推送,恐怕会让争议内容得到更高曝光度,这项预警后来也成为现实。脸书在2019年发现,获得越多“怒”的贴文,当中更有可能包含大量劣质、错误甚至有害信息。
脸书执行长马克.扎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曾鼓励用户对公开贴文中的留言使用“怒”,以表达他们并不喜欢这些内容——但按当时的演算法,你越按“怒”,你的脸书反而更常显示这些内容。
脸书在2018年,第一次下调“怒”的权重,将各个表情符号的权重从此前的5个赞调整为4个赞,但因表情符号被使用的频率不一,这样的调整并未完全解决问题。到2019年7月,有员工提议将部分表情符号的权重降为一个赞,或不列入计算,因为“怒”反应与“哇”、“哈哈”等反馈,更常被使用在有毒内容和错假讯息上。在当年稍晚的另一份提议中,则提及要将“大心”和“哭泣”等值于四个赞,因为他们“比较安全”,有员工甚至提议直接将整个表情符号的机制移除,但这些加权和功能在内部激辩之后,仍未做出太大的改变。
直到2020年,有研究指出脸书用户并不喜欢他们的贴文收到“怒”,不论是来自朋友或陌生人。脸书将所有表情符号的加权降低至相当于1.5个赞。同年九月,脸书终于将“怒”的权重将至零,将其移出加权计算的因素之外,同时将“大心”和“哭泣”等值于两个赞。
当然我们也可以给“朋友们”增加点乐趣,戏弄下“朋友”,点些“愤怒”赞,支持下“朋友”。
更多资讯,关注:https://www.valuablesfans.com/tag/Facebook愤怒赞
Copyright © 2025 羊脂粉平台